史话传说
虞山与商代三贤
发布日期:2022-11-30    浏览次数:7645次

进入常熟境内,扑入眼帘的,是百里平畴上的一座青山,这就是闻名于苏南的虞山。


虞山,古称海嵎山,也称海巫山。据地理学家的考证,几万年以前,这里曾经是东海与大江连接处的一个宽广的海湾。虞山与苏州、无锡一带的山峦,当时都只是露出海面的一个个岛屿。由于长江挟带的泥沙,年复一年地不断在下游堆积,到了距今约五六千年前,沧海才逐渐演变成平原,形成了今天太湖流域众多的湖泊和高耸的山峰。虞山因为东临沧海,故其初名为海嵎山。然而,山不在高,有仙则名。仙人只是神话,名人则自古有之。海蜗山后来之所以名声日隆,是因为它和商代的三位贤人,即巫咸、吕尚、虞仲有着密切的联系。


巫咸是商代君主大戊的大臣,史籍上说他佐治王家,卓有成效:《尚书·君奭》篇记载,“巫咸  王家”。又载,巫咸之子巫贤,也佐理过商代的另一位君主祖乙:“在祖乙时则有若巫贤”。一些书籍中还记述,巫咸父子是吴地人。《越绝书》:“虞山者,巫咸所出也”;《史记正义》:“巫咸及子贤冢皆在常熟海虞(嵎)山上,盖二子本吴人也”。这都说明了巫咸父子俩不仅出生在吴地的虞山(常熟),而且殁后也是归葬在虞山的。据明嘉靖时纂修的《常熟县志》载:宋嘉定年间,乡人于青龙岗咀(按,今宝岩一带)掘地时见一块古碑,八分书镌刻着“商相巫旗冢”五个大字。这些史料均说明了虞山与巫咸的关系。所以,海嵎出在历史上,一度被称为海巫山;苏州市向北的一座城门(今平门),也曾名巫门。在常熟城区,历代还建有巫公祠,以祭祀商代的这位先贤。可惜因为年代久远,不仅巫咸的墓地已经湮  没,他在虞山的居处,也已无从寻觅了。明代人王宾曾为找不到巫咸的遗迹而感到惋惜,并写下了这样的诗句:“巫咸已上天,楚人歌里亦千年,相传住处今何在?一座青山县郭边”!


吕尚是商末周初人。据史籍记述:吕尚,即吕望、太公望,又称姜尚、姜子牙。《史记。齐世家》’记载:“太公望吕尚者,东海上人。盖尝穷困,年老矣,于鱼钓干西伯”(按,西伯,即后来的周文王)。吕尚为什么会有这许多称呼呢?据说,吕姓原出身炎帝裔孙姜姓之后,至夏禹时,姜姓有一位太岳多因为辅佐大禹治水有功,封为吕侯,于是又取了爵号为氏。所以,吕尚、吕望,就是姜尚,子牙是名,“尚”和“望”,或许是他的“字”了。吕尚后来经散宜生等的举荐见周文王,并辅佐周武王伐纣,任统兵的师氏,因歼敌立功,被封于齐地,为齐国的始祖。尊称尚父、太公。考诸史籍里的记载,吕尚在商末,也曾经在虞山居住过。《孟子》一书在《离娄》篇和《尽心》篇。中说:“太公避纣居东海之滨”。唐代陆广微撰写的《吴地记》进一步指出:“常熟海嵎山东二里有石室,太公望避纣之处”。宋代人龚明之写的《中吴纪闻》也说,“常熟海虞山有石室十所,昔太公避纣居之,孟子谓居东海之滨者,此也”。《吴郡志》和常熟历代修的县志,都记有太公避纣,居于虞山石室之说。有的志书还指称虞山东侧的石屋涧即为太公石室之一。并说,虞山脚下的西湖所以称做尚湖,也是因为太公曾在这里垂钓的缘故。存在于常熟民间古老相传的谚语中涉及到姜太公的也很多。如“太公八十遇文王”;“姜太公钓鱼,愿者上钩”;“姜太公在此,百无禁忌”等等。从这些流布很广的谚语中,可见史书上的记载是确有影子可寻的。所以,吕尚也应算作是虞山接待过的一位名人  而且还是“患难之交”哩!


对虞山影响最为深远的要数仲雍。他又名虞仲,字孰哉,是商末周族领袖古公室父的第二子。相传古公宜父是后稷的第十二代孙。他率领的周族原来居住在豳地,因戎狄的侵逼,迁居到了陕西的岐山之下。据《史记·吴太伯世家》的记载,周太王(古公宣父的尊称)姬姓,生有三子,长子泰伯,次子仲雍(即虞仲),幼子季历。季历有子名昌(即后来的周文王),为太王所钟爱,曾说过:“我世当有兴者,其在昌乎”!


泰伯、仲雍得悉太王欲立季历一为继承人,以传位及昌,便心存去国避让之志。不久,太王有病,二人遂托名采药予衡山,南下到了荆蛮,而后又辗转来到吴地。当时的古吴之地同北方中原地区比较,文化上相对落后,生活习俗上保留着“断发文身,裸以为饰”的传统。据东汉应劭《风俗通义》的解释是“(因)常在水中,故断其发,文其身,以象龙子,故不见伤害”。自从泰伯、仲雍和他们率领的一支部属,千里迢迢来到现今无锡的梅里地方后,就定居了下来“与民并耕而食,饔飧而治”,和吴人融合,还带来了中原地区较为先进的农耕技术和华夏文化。


吴地居民得知泰伯、仲雍让周南来,有千余户人家前来归附,推举泰伯、仲雍为首领,建立了“勾吴”之国。后来,泰伯去世,仲雍继立;仲雍殁后就葬在常熟的海嵎山东麓。再后,周武王灭商,建立周王朝,统一了中原,大封同姓。册封了泰伯、仲雍的五世孙周章为吴国之主。周章殁后也葬在海嵎山上,与仲雍之墓相邻。由此可见,仲雍与海嵎山早已  结成了“生死之缘”。当地人民为了纪念这位贤人,就把他的名字虞仲的第一字取为山名,把海嵎山定名为虞山。现今虞山仲雍墓道的石坊上镌刻着对联“一时逊国难为弟,千载名山还属虞”,就是对泰伯、仲雍二人的高风亮节和虞山一名由来的高度概括。

版权所有:常熟市外来人员服务和管理办公室(常熟市新市民事务中心) 苏ICP备14010987号-1

建议使用IE6.0以上(不包括6.0)版本浏览器

苏公网安备 3205810200121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