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话传说
齐梁古刹兴福寺
发布日期:2022-11-30    浏览次数:4478次

常熟城北八九里处,有一条极深的涧,相传古时有双龙相斗,一龙破山而过,留下此涧,故山名之日破山,涧名之曰破山涧。山旁有座气势宏伟的千年古刹—兴福寺。

兴福寺初建子齐,是由邑人倪德光将自己的住宅捐出来做的寺院,初名大慈寺。到了梁大同三年(公元537年),改名为“兴福寺”。关于这个寺名的来由,有种种的说法,其中一种较广泛而又深入人心的说法是:寺内正殿后有一块巨石,石上有着奇异的花纹,左看象“兴”,右看象“福”,因此而被命名为“兴福寺”。还有一种说法,小孩站在石上能长得高些,身体会健康,所以凡是去游览的小孩,都要到此石上去站一站,这块奇石被人踩了一千多年,“兴福”两字也被踩模糊了。又因为寺建在破山之麓,所以又称为“破山寺”。开元年间,大诗人常建到常熟,游览了这座古刹,写下了著名的诗篇《题破山寺后禅院》:“清晨入古寺,初日照高林,竹径通幽处,禅房花木深。山光悦鸟性,潭影空人心。万籁此俱寂,但余钟磬音。”一时广为传诵,历代唐诗选中,此诗大多被选入。从此,兴福寺名声大振。

到了唐武宗李炎在位年间(841年-846年),因宗教势力过于庞大,妨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,李炎因而运用世俗政权的力量给予打击,屏斥浮屠,拆寺逐僧,史称武宗灭珐。在此浩劫中,兴福寺也被拆毁。李炎死后,他的儿子李忱再兴释教,重整伽蓝。兴福寺又因此而得到复修。先是,大檀越主吴兴钱公某、吴郡的顾罕、汝南的周坦,与他们的亲友自己捐出一部分款项来修;后来又向信士教友们募捐,重建了殿堂,再塑了佛像。全寺的复修工程,前后陆续化了三十多年,到了中和四年(884年)才全部竣工。这期间,在咸通九年(868)唐懿宗李濯曾给该寺赐额为“破山兴福寺”。于是,此寺名声日隆,成为江南名刹。这一时期,这座古寺又出现了鼎盛的气象。怀述和常达这两位高僧就是在此时出名的,他们与五代的彦  和宋代的悟恩,并称为“兴福四高僧”。在《高僧传》和《琴川志》中,都有关于他们的记载。

宋元时期,兴福寺—直都很兴盛。到了明嘉靖年间,倭寇犯境,寺院受到重创,直到万历年间,才又重新整修殿堂,装点林苑,使古寺又一次地得到复兴。以后,在清代的康熙、雍正、乾隆、嘉庆、道光、咸丰年间,又先后进行了六次大修,保持了千年古刹的风姿。光绪年间,由名僧法灯禅师主持此寺,盛极一时。但法灯圆寂后,继承失人,被一个名叫小荣的僧界败类,勾结了邑中歹徒,霸占了这座古寺。这个僧界败类不守清规,盗卖寺产,引起了社会的公愤。1917年,由地方绅士请了名僧月霞、应慈两位禅师来寺,主持,使古剃得到中兴。

两位祥师到寺后除了整顿寺务外,同时开创了华严学院,后又改名为法界学院。院内分设预科及正科,各学三年。课程以佛经为主,兼学古文、历史、地理、算术等课。讲师中除僧人外,也有居士、俗人。学僧每期为五六十人。学院从1917年开办起,直到1937年日寇侵华战火烧到常熟为止,二十年来从未间断过,成为当时佛教界一所著名的学院,为法界培养了不少人才,学僧中也出现了一些有识名僧。

新中国成立后,人民政府曾拨款修寺,使古寺更加巍峨壮观。可是,在“文革”十年的浩劫中,兴福寺毁予一旦。佛像被砸烂,殿堂被拆毁,名字画被撕破,文物被毁坏,僧人被逐出。一座宏伟的千年古刹,顿时变得断墙残壁,槛损棂摇,遍地狼藉,凄凉萧瑟。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,拨乱反正,百废俱兴。从1981年11月起,各级政府陆续拨款修缮该寺,历时四年。明代建筑的天王殿、大雄宝殿及正山门、玉佛殿、禅堂、龙王殿、东西寮房、佛学院等均已修复。四散的僧人也陆续归寺。1985年,在秋高气爽的重阳佳节时,兴福寺隆重地举行了开光大典。这次开光,距前次开光已达三百八十四年。苏、浙、皖、沪等地二十多座名寺的方丈和数千

名居士、信士、群众参加了这次盛典。齐梁古刹又获得了新生。

兴福寺,不但是佛家的名刹,而且是著名旅游胜地,名胜古迹,比比皆是。“破山清晓”是虞山十八景中主要的一景。寺前古木参天,翠竹环绕,原有唐尊胜陀罗经石幢二座,高一丈余,粗约一抱,八面刻有经文。一座由宋大中八年 (l0l5年)的平原陆展书,遒劲有法,可惜在浩劫中已被毁;另一座为京兆全真书,至今安然无恙,在市文管会内保存。寺内有空心潭,别有情趣:潭水为破龙涧奔泉流注入寺,因常建诗“潭影空人心”而得名。潭水清澈见底。潭中曾产无尾螺,常熟特产绿毛龟,传说也是首先发源于此。潭边有一亭,名曰“空心亭”。建筑精致,曲廊环抱,四周植有古柏修竹,古朴幽雅。亭额篆书“空心亭”三字,原是华阳洪钵畦次子所写,洪子写此匾额时才十三岁,字体古朴苍劲,时被称为神童体。在大雄宝殿后有方丈祥室,室前有碑廊及珍贵的“米芾碑亭”。这是宋代大书法家襄阳米芾手书常建之诗,常建诗和米芾字堪称“双绝”。方丈室的楼上是藏经楼,楼内有各种佛经万余册,这要感谢文管会和图书馆的同志们,在“破四旧”风大盛之际,挺身而出,将这些珍贵的经典保护了下来。1983年,兴福寺基本修复后,又将这批佛经典籍归还了该寺。在金刚殿的左侧,有救虎阁。相传宋代寺内百岁高僧彦  午夜在阔坐禅,忽闻阁下有吼声。他睁眼一看,见一虎中箭负伤卧地,彦

为它拔箭裹伤,纵之而去。数日后,虎来寺前桥上伏下,大吼三声,表示向高僧致谢,从此再也没有听到有虎伤人之事。遂将阁更名为“救虎阁”。寺东还有一座“伏虎桥”。阁前有白莲池,在大雄宝殿之后西侧五十米处的壁下端,有一泉:其水不论汲用多少,半日必复原状;干旱不涸,久雨不溢,人们称它大度如君子,故名“君子泉”。清康熙时邑人曾倬题“君子泉”三字镌刻于石壁之上,遂成一景。泉上北山坡有“日照亭”,站在亭上可俯视全寺景色。亭下左铡有平房一幢,是两代帝师翁同龢晚年养疴之所。他为了避嫌明心迹,在门前自题“自彻”两字。翁所对面,新造船舫一座,给小小的庭院增添了风光。在寺院的四周,还有不少名胜,就近的就有破龙洞、桃源涧;稍远则有祖师山、维摩寺等,组成了一个风景点。每天,这里游客如云,只要到常熟来的游客,都要来此观赏一番齐梁古刹的风姿。



版权所有:常熟市外来人员服务和管理办公室(常熟市新市民事务中心) 苏ICP备14010987号-1 技术支持:云标科技

建议使用IE6.0以上(不包括6.0)版本浏览器

苏公网安备 3205810200121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