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点关注
10月25日《苏州日报》刊登《融入融合打造人居新天堂》
发布日期:2015-10-27    浏览次数:5253次

如今,走在苏州的街头巷尾,总能听到普通话里夹着几句“洋泾浜”的吴方言;走进传统苏帮菜馆,习惯了甜糯口味的外乡人也比比皆是。从漂在苏州到扎根第二故乡,一大批“外地人”变成了“新苏州人”,并且逐渐融入本地百姓的日常生活。

  这样的融入,离不开近年来苏州对实有人口服务提升、促进外来人口社会融合的不懈探索。统计显示,2014年年末,苏州全市户籍人口653.8万;截至今年10月,全市户籍人口增至665.5万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,公共服务政策的创新优化,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落户苏州。强调“以人为本”,更多从“服务人的全面发展”角度提供优质服务的政策,也让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口不仅进得来、留得住,还能以“新苏州人”的身份,尽快融入这座开放、包容的城市,与本地人融合,共享幸福平安的苏州生活。   

城乡融合促一体化发展

 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苏州最大的特色和品牌。近年来,苏州通过推进“三个集中”、“三个置换”、“三大合作”以及“三大并轨”等政策措施,创新了优化城乡资源配置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现实路径,也为维护百姓权益、化解社会矛盾提供了有利条件和基础。
  为了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,苏州市着力推进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、农业用地向规模经营集中、农民居住向社区集中,优化城镇、工业、农业、居住、生态、水系等规划。在探索农民变市民的途径中,苏州鼓励农民将集体资产所有权、土地承包经营权、宅基地及住房置换成股份合作社股权、城镇保障和住房,实行换股、换保、换房进城进镇,帮助农民实现居住地转移和身份转变;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,苏州大力发展以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、土地股份合作社、农民专业合作社等为主体的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,把农村分散的资源、技术和资金等要素进行有效整合。截至今年4月,苏州全市农村集体资产总额达到1490亿元,村均稳定性收入718万元;全市股份合作经济组织累计4412家,其中社区股份合作社1288家,占村(涉农社区)总数的98.5%,全市农村基本实现了“家家有资本、户户成股东、村村有物业、年年有分红”。
  通过建成以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并轨、城乡社会养老保障并轨,以及城乡医疗保险(放心保)并轨为主体的社保制度体系,苏州又实现了让城乡人民共享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成果。
  具有苏州特色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路,从顶层和源头上破除了城乡二元结构,而不断创新改革的户籍制度,也同时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创造了条件。2011年1月1日,《苏州市户籍居民城乡一体化户口迁移管理规定》实施,规定有苏州户口、有住房,即可在大市范围自由迁移,落户苏州不再受购房年限、工作地域、参保关系等限制;2014年1月27日,吴江区与苏州市区户籍迁移正式并轨;今年7月1日起,苏州实施户口通迁制度,规定大市范围内的本地居民,可以凭合法稳定住所自由迁移户口。
  苏州市政府发布《苏州市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(2014-2020)》,明确提出,到2020年,苏州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要达到80%,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。根据规划,到2020年,苏州常住人口将控制在1100万左右,中心城区400万人口,保持人口规模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、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。
  “小积分”成就新市民融入大文章
  实有人口服务管理是每个城市平安建设的核心任务。10月21日,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《居住证暂行条例(草案)》,规定在全国建立居住证制度,推进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和便利向常住人口覆盖;草案同时明确,居住证持有人可通过积分等方式落户。
  作为全国居住证制度和流动人口“积分落户”试点城市,苏州市从2011年4月1日起,向全市外来流动人口试点发放居住证。2012年5月,张家港在全国县级市首个推出“新市民积分管理办法”,优先解决新市民入户、入学、入医三大同城化待遇,对推动我市流动人口同城化待遇和均等化服务做出了有益探索。
  今年1月,新修订的《常熟市新市民积分管理办法》正式公布,与去年4月起实施的当地新市民积分管理规定相比,又在多个方面进行了修改和新增。
  这对在常熟莫城打工8年的浙江乐清人项仙理来说,无疑是个“天大的喜讯”。去年,他9岁的儿子突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,孩子住院治疗总共花费30多万元。年收入才3万多元的项仙理只好卖掉老家的房子,又向亲朋借钱。幸运的是,
  2014年常熟正式启动了新市民积分管理工作,项仙理为儿子申请了积分入医,通过积分排名公示,他在2014年底拿到入医准入卡,并于2015年起正式领取医疗保险报销费用。“在老家办的少儿医保,已经全部转到常熟,不仅报销比例高,到账快,还省去了来回的奔波。”对于积分管理政策给自己一家带来的希望,项仙理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。
  今年以来,常熟市共为1万名新市民未成年子女提供居民基本(农村合作)医疗保险和大病补充医疗保险待遇。截至9月底,2015年常熟新市民积分入医申请总数为15540人,较去年增加3075人。
  最近出台的《深入推进平安苏州建设的意见》提出,要根据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建立完善流动人口积分指标体系,满足流动人口劳动就业、社会保障、子女入学、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实际需求,推进流动人口融入融合。根据计划,《苏州市流动人口积分管理办法》将在年内颁布,包括目前已经实施新市民积分管理工作的吴江区在内,明年起,苏州市区将全面开始实施流动人口积分制管理制度。
  目前,昆山、太仓等地也在加快筹备建设,公安等部门将根据城市综合承载能力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,制定积分入户、入学和入医等配套细则。届时,“新苏州人”可以根据自己的积分享受相应的同城待遇。
  帮教管控让“特殊 人”变成“正常人”
 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育和社会融入问题一直备受关注。在外来人员子女比例高达75%的太仓太丰社区,很多住在这里的孩子下午三四点钟放学后,因为家长忙于工作没时间照顾,他们会直接进入位于启航青少年事务服务中心太丰社区的“四点半学校”。
  这所特殊的“学校”开办于2013年底,每周一到周四的下午4点半至6点,“学校”以公益服务的形式,面向附近的流动儿童开放。学校有专门的社工人员和聘请的老师在社区教室里指导孩子写作业,进行课程辅导。
  “学校”开办之初,社工发现有个叫小明(化名)的孩子经常第一个来报到。经过多天留意,社工了解到小明今年10岁,随母亲移居太仓多年,由于种种原因,他一直没能正常入学。社工将他作为个案,走访了孩子的家庭和周边居民,得到的反馈是,因为无所事事,小明常常在社区打架斗殴。
  尽管如此,小明在“四点半学校”表现一直很好,而且对学习充满了渴望。为此,社工对他进行了3个多月的帮扶,并最终帮助小明顺利入学。此后孩子的行为表现有很大改善,老师也对他一致认可。
  除了开设“四点半学校”这样的创新服务项目外,启航青少年服务中心还针对特殊个案,进行一对一帮扶。今年16岁的小超(化名),曾是个老师和家长心目中的叛逆少年。由于在中专读书时跟校外青年一起赌博,欠下赌债被学校劝退。中心了解情况后,由专职社工开导,通过网络聊天、小组活动等方式,让小超慢慢开始转变,不仅不再赌博,还开始打工赚钱,自食其力。
  特殊人群回归社会、融入社会一直是创新社会管理、加强社会建设的难点所在。去年6月,中央综治委副主任、中央政法委副秘书长、中央综治办主任陈训秋在苏考察期间,对苏州市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的办法和成效给予好评。他指出,对特殊人群,要建立政府、社会、家庭三位一体关怀帮扶体系,帮助解决就医、就学、就业实际困难,使他们各得其所。

  在《深入推进平安苏州建设的意见》中,我市明确提出要加强对特殊人群的帮教管控,加强对社区闲散青少年等的法制教育、就业培训、心理辅导、帮扶等全方位服务,实现由防控为主向“服务教育、规范管理”并重转变,注重心灵“矫正”和“医治”,多渠道解开他们的心结,更好地从源头预防和减少各类犯罪。




版权所有:常熟市外来人员服务和管理办公室(常熟市新市民事务中心) 苏ICP备14010987号-1 技术支持:云标科技

建议使用IE6.0以上(不包括6.0)版本浏览器

苏公网安备 3205810200121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