热点关注
11月7日《江苏法制报》刊登《常熟义警助推新市民融入》
发布日期:2016-11-08    浏览次数:8233次

    80后的常熟新市民石玉春现在还沉静在惊喜之中,主动参与义警活动30余次和义务奉献近80小时为他多赢得13个新市民积分的加分,从而使他的孩子顺利地拿到了崇文实验小学的入学资格。今年,在常熟有250余名新市民通过参与义警活动得到加分,在入市民卡、入医、子女入学等同城化待遇、均等化服务方面获得优惠。这是常熟利用新市民积分管理,激发新市民融入社会、服务社会的创新举措。

    常熟市从2014年4月1日起对新市民实施积分制管理,新市民通过积分享受与常熟本地市民一样的入学、就医、办理市民卡等“同城待遇”。为引导新市民融入常熟、奉献社会,促进新老市民融合,管理条例在出台之初就将义务献血、公益服务等列为加分项目,但在实践中发现,因为缺少相应的组织,新市民参加公益服务有热情无平台。为此,2015年常熟成立了全省首家经民政部门注册的义警总会,并出台了相应的义警服务时间折算新市民积分政策,为新市民加入义警参加志愿服务、增加个人积分搭建了平台,也为促进新老市民融合交流创造了机会。

  强化组织

  给新市民一个融入舞台

  来自江西的熊小芳到常熟十余年,2015年4月开始参加义警活动,目前累计服务时间长达883小时。“在常熟这么多年,参加义警一方面是出于对这座城市的回报,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交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。”熊小芳说。

  为了增强新市民的主人翁意识以及对城市的认同感,常熟市倾力打造义警这个新老市民合作交流服务平台,制定《义警总会章程》,设立综合宣传部、策划推广部、实施督导部、后勤保障部等四个专职部门,在14个镇板块组建了义警分会,并在全市32个派出所、市公安局7个机关大队和2个部门成立了41个义警大队,下设义警中队,又将社会上已自发建立的义工团队吸收进义警,同时吸纳各行业热心社会公益事业、知名度较高的48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事业单位为会员单位,为义警工作提供人力、物力、财力、智力等支持,搭建起了广覆盖、层级式、立体化义警队伍架构。为规范义警管理,他们开通了“常熟义警”门户网站和“常熟义警总会”微信公众服务平台,实现了义警活动网上发布、招募,审核和组织实施以及义警队员在手机端注册登记、报名活动、签到签退的一体化工作流程,并实现了评估考核网上实施和义警活动情况成果网上展示和查询。完备的组织架构、广泛的宣传发动和规范的活动流程吸引了新老市民踊跃报名参与。截至目前,注册的已经人数已达1.3万人,其中新市民占40.86%。

  技能指导

  给新市民一条服务途径

  晚上6点30分,新市民汤道华准时出现在莫城安定街农业银行门前,她当晚的任务就是在ATM机前进行电信防诈骗宣传。她还有一个身份——江苏阿仕顿服饰有限公司义警负责人,和她一起参与活动的还有企业里的3名义警队员。他们穿着荧光背心,在昏暗的灯光下特别醒目。

  为遏制网络电信诈骗高发态势,扩大宣传力度,从2014年开始,常熟义警开展常态化防范网络电信诈骗的ATM机值守活动。义警来自五湖四海,覆盖各行各业,他们有服务社会的热情,但缺少做好义警工作的专业技能。为此,义警总队组织市公安局指挥中心、人管大队等职能科室,通过PPT宣讲、播放微电影、播放值守ATM机示范片等形式对义警进行集中培训,介绍常见的诈骗手段以及如何开展防范宣传等工作,不但提高了义警自身的防范能力,也在防范电信诈骗ATM机值守活动中成功拦截诈骗警情10起,涉案金额20多万元。

  去年以来,在市区主要繁华路段和一些开放式小区,组织义警和民警、警辅一起参加徒步巡逻执勤,组织新市民义警在新市民集中居住区开展治安巡逻、楼宇守护等工作。为此,市公安局巡防中队对每次到岗的义警进行安全防范等岗前培训,使义警巡逻活动初显成效,不仅向警方提供大量线索,还配合派出所抓获嫌疑人1名。

  激励保障

  给新市民一份奉献自豪

  新市民义警瞿书生来常熟已有20余年,主动参加新区小学的义警护校活动。截至目前,他参加义警累计服务时长500多小时。“做义警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,不论有没有积分需求,我都会坚持做下去。”瞿书生这样说。

  长期参与公益活动需要勇气与毅力,这种毅力源自对社会的责任感,源自社会的肯定和由此产生的满足感。常熟市从加大后勤保障力度和完善激励奖惩措施入手,激发义警队员的荣誉感。义警总会为参加活动的义警统一印制发放服装、徽标、反光马夹、帽子等装备,并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,给予餐饮和交通补助。同时将新市民义警服务时间换算成积分加分,为其入市民卡、子女入学、入医增加分值。据统计,在申请子女积分入学的新市民义警中,90%得到了入学资格。同时对表现优秀的组织和个人,每年组织集中表彰,对有突出表现的队员,申报见义勇为奖励,从政策、精神和物质多方面激发义警队员的自豪感。

版权所有:常熟市外来人员服务和管理办公室(常熟市新市民事务中心) 苏ICP备14010987号-1

建议使用IE6.0以上(不包括6.0)版本浏览器

苏公网安备 32058102001216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