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市民风采
张刚碧
发布日期:2016-08-03    浏览次数:8678次

    张刚碧是辛庄镇嘉菱村的一名普通的外来农家妇女,她身材瘦小,却透出精干的气质,质朴的脸上总是挂着开心、爽朗的笑容。她没有太多的豪言壮语,也没有干过惊天动地的大事,但她却有一颗充满包容的爱心和一双勤劳的巧手,精心呵护着这个经历过太多挫折的大家庭,为全家人营造出一个充满温馨的港湾,用孝爱之心托起了家的希望。

    远嫁异乡,赢得邻里交口称赞

    1972年,张刚碧出生于四川省开江县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,1994年经人介绍嫁到了嘉菱村。一个人从四川天府之国远嫁到千里之外的苏南鱼米之乡,面对完全陌生的环境,无法听懂的语言,差异极大的风俗习惯,一道道难题摆在她的面前,一时间让她难以适应,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。可张刚碧身上有着一股“川妹子”坚忍不拔的毅力,她很快从困难中走了出来。在生活中,张刚碧没有把自己当作一个外来媳妇,主动融入到当地的风俗中,她以诚待人,不计小节,与亲朋邻里友好相处,大家都觉得她非常亲切,很有亲和力。她还是一个热心肠,每当左邻右舍遇到个急事和难事,都会主动帮忙搭把手,没有一丁点的犹豫。村里人都觉得:这个外来媳妇真的非常讨人喜欢。

    一双巧手,编织美满幸福未来

    刚结婚时,丈夫陶全元家的经济条件很一般,生活过得紧巴巴的,张刚碧就寻思着怎么为这个家增加收入。丈夫是村子里小有名气的裁缝,有着一手过硬的手艺。于是她就让丈夫教自己学做缝纫活,虽然自己没有一点点基础,可是心灵手巧的她很快就学会了。于是夫妻俩齐心合力,每天起早贪黑在家里做缝纫活,收入虽然不算多,但小日子过得十分充实。

    不离不弃,扬起美好希望风帆

    眼看着生活一天天好起来,就在张刚碧憧憬着美好未来的时候,大伯子一家的突然变故却让她的肩上多了一份沉甸甸的担子。大伯子和妻子都是智力残疾,养育了一个女儿,一年也没多少收入,原本一家人的生活就很困难。可是,屋漏偏逢连夜雨,妻子突然患病去世,留下了年仅6岁的女儿,大伯子和女儿的生活如同天塌下来一样,变得愈加地艰难。大伯子连自己都照顾不好,更别说照顾年幼的女儿了,女儿就像一个无人照顾的“孤儿”。面对大伯子一家的困境,张刚碧看在眼里,急在心里。左思右想后,她毅然决然地将侄女接到了自己家里,担当起做母亲的责任,替大伯子照顾女儿。她对侄女视如己出,自己的儿子有什么,必定也会带一份给侄女,侄女的生活基本都是她一手照料,学校的家长会也是她去参加。村里人都夸赞她“对侄女就像亲生女儿一样”。她自己也常说:“我自己只有一个儿子,老天又给了我一个女儿,真的很开心。”

    体贴入微,奏响婆媳和谐乐章

    常言道,“婆媳自古是冤家”,尤其进入婚姻围城的外地媳妇,面对婆媳关系通常都觉得难以应付。可是张刚碧却没有这种烦恼,她和婆婆的关系相处得很融洽。婆婆陶招娣今年已经71岁,虽育有二子,但大儿子陶雪元也是智残四级的残疾人,而且大儿媳也早早地去世了,所以一直处于抑郁状态,需要靠药物治疗维持,严重的时候连生活自理都成了问题。这些年来,都是张刚碧无微不至地照顾婆婆。每天早上送走孩子上学,她第一件事就是去婆婆那里,帮助煮早饭、买菜、拣菜、打扫卫生,把婆婆照顾好了,再急匆匆赶往厂里上班。下班后,她又赶忙回家去帮婆婆做晚饭,替婆婆活动活动筋骨。每次厂里放假,别人都是放松心情出去游玩,可张刚碧却要赶去常熟医院,帮婆婆配药。每天,她都要看着婆婆把药吃了,才能放心,因为稍不留神,婆婆就会把药偷偷地扔掉。婆婆精神状态不好,她又不厌其烦地开导婆婆。张刚碧一直家里家外忙活着,却没有一句抱怨的话。她说,希望尽快帮助婆婆从失去亲人的阴影中走出来,让婆婆开开心心地过好晚年生活。

    这么多年来,张刚碧默默奉献,无怨无悔,她为家人倾注了全部心血,在无微不至照料婆婆和侄女的同时,也把两个家庭合成了一家。在这个大家庭里,她是凝聚力、是向心力,正因为她的无私奉献,才有了这个和谐的大家庭。她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孝道,印证着她的孝爱之心,展现了一个农村妇女淳朴真诚的坦荡情怀,诠释了一个农村媳妇博爱、仁慈、善良的美丽形象。

 



版权所有:常熟市外来人员服务和管理办公室(常熟市新市民事务中心) 苏ICP备14010987号-1 技术支持:云标科技

建议使用IE6.0以上(不包括6.0)版本浏览器

苏公网安备 32058102001216号